2014年11月9日 星期日

朝代

中華姓氏炎黃總始祖氏第140代、129代、姓第92代裔孫/詹招琳編撰/
  中國歷史朝代表1000412(見黃帝甲子紀年表2014
────────────────────────────────
史前    三皇一    三皇二   三皇三   五帝一
               神農氏軒轅氏
盤古氏...隧人氏   伏羲氏   姓    姓
             姓          又姓公孫
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
             四五0六至 三二一七至 二六九七至
             前三二一八 前二六九八 前二五九八
         共十六氏計一二六0 計五二0  計一00年
────────────────────────────────
五帝一   五帝二五帝三   五帝四五帝五 三    代
少昊顓頊帝嚳帝摯帝堯虞舜夏 商 周 秦 
 姓巳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又姓           又姓祁又姓媯      西周
公元前                         東周
二六九七至                       春秋
前二五九八                         戰國
────────────────────────────────
      三國    南        朝        五代
秦 漢 魏 晉 宋 齊 梁 陳 隋 唐 後梁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姓
   西漢 蜀漢    北      朝
   新莽 魏  西晉 北魏東魏北齊
   更始 吳  東晉    西魏北周
   東漢
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宋 元 明 清 中華民國
 姓 姓 姓 姓 姓 姓奇 姓 姓愛 公元一九一二
五            代 北宋 渥溫    斯覺羅 中華人民
               南宋       公元  共和國
                        前一六四四
          遼      西夏     至前一九一一年
                  金     計二六八年

………………………………………………………
      史前時代           三代
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皇帝─唐堯─虞舜─夏 ─商 ─周 →
                        三國
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 ─西漢─新莽─東漢─蜀─西晉→
                        魏
                        吳
魏 晉      南北朝
          西魏─北周─北朝───
 五胡十六國─北魏─東魏─北齊─南朝───
西晉─東晉─宋 ─齊 ─梁 ─陳 ─隋 ─唐─北宋─南宋→
夏 遼 金 蒙古
五代:梁 唐 晉 漢 
十國
南宋─元 ─明 ─清 ─中華民國孫中山建立民主共和國,結束君主專制政體,蔣中正1949 年遷都台灣。中華民國1912~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民族姓氏源流譜系與黃帝甲子紀年表
中華民族少典氏炎黃總始祖系譜
中華民族的開端    三皇一┌三皇┌柏皇┌中央┌大庭┌粟陸┌驪連
盤古氏       燧人氏族│二伏│氏.┴氏.┴氏.┴氏.┴氏 →
盤古┌天皇┌地皇┌人皇┌三皇├羲氏┤伏羲氏族,自公元前四四七七年即
氏.┴氏.┴氏.┴氏.┤一燧│姓│位至無懷氏公前三二一八年,十六
←人類初始,盤古開天闢└人氏┤姓└氏共一二六0年,朝代下續炎帝
地。從三皇一璲人氏至現代的年├郝骨氏
表見:黃帝甲子紀年表。   └女媧,創婚姻娶嫁制,人類優生學始祖。
驪連┌渾沌┌赫胥┌尊盧┌昊英┌有巢┌朱襄┌葛天┌陰康┌無懷氏
氏.┴氏.┴氏.┴氏.┴氏.┴氏.┴氏.┴氏.┴氏.┼祝融┌少典
編者招琳綜核史料,無懷氏與祝融氏屬同時代不同氏族。└氏 ┴氏 →
釋明:
  人類初始,傳說盤古氏開天闢地,揭開宇宙人類生活空間;盤古氏至三皇一燧人氏(燧人氏族 ),相距也許數萬十年或數萬年,文字未興不知次第順序;三皇一燧人氏:燧人氏生於黃帝紀年前歲次歲次乙卯1809年、民國前六四一七年、公元前4506年(編者說明:三皇一燧人氏出生年,以三皇二太昊伏羲氏在位年加三十年而來。)燧人氏,三皇之首,發明鑽木取火,以備火化,熟食保健。
  妣華胥,生男子為伏羲,女子為女媧;太昊伏羲氏族集團首領,生於渭水中游的天水(今甘肅省東部)境內,自公元前四四七七年即位,歷太昊伏羲氏、女媧氏、柏皇氏、中央氏(亦曰中皇)、大庭氏(亦曰朱顏氏)、粟陸氏、驪連氏(亦曰昆連)、渾沌氏(亦曰混敦)、赫胥氏、尊盧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亦曰子襄)、葛天氏、陰康氏、至無懷氏公前三二一八年等十六氏族集團共一二六0年,(資料來源自:歷代通鑑輯覽卷之一。)其氏族集團後來東徙定居並建立政權於古陳倉(今陝西省寶雞市),姓。朝代下續三皇三炎帝神農氏。
───────────────
中華民族少典氏炎黃總始祖系譜
壹、中華姓氏炎黃總始祖少典氏第1代、炎帝1代系譜表、黃帝11代系譜表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十一代少典
天  地  玄  黃  宇  宙  洪  荒  日  月  盈 昃輩序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炎帝
   三皇三                           朝代
中華┌三皇┌臨魁┬帝承┬帝明┬帝宜┬帝來┬帝裹┬節莖┬克┬榆罔
民族│三:│公元│公元│公元│公元│公元│(帝│(路│(氏│名叁盧
姓氏├炎帝│前三│前二│前二│前二│前二│居)│史:│族典│公元前
炎黃│神農│0七│九九│九三│八八│八四│公元│炎居│:炎│七五二
總始│氏 ┤七年│七年│七年│八年│三年│前二│生節│帝器│至公元
祖是│姓│至前│至前│至前│至公│至公│七九│莖。│數傳│前二六
少典│公元│二九│二九│二八│元前│元前│五年│節莖│而有│九八年
氏 ┤前三│九八│三八│八九│二八│二七│至公│生戲│叁盧│位五五
妣有│二一│在位│在位│在位│四四│九六│元前│。戲│,是│朝代
蟜氏│七年│八0└六0│四九│在位│在位│二七│生器│為榆│下續
女安│至公├董權  │相傳│四五│四八│五三└。)│罔。│黃帝
登,│元前├會魁  │越南└年。└年。│在位   │待考│軒轅氏
生長│三0├鬥臨  │開國      │四三   │。)└姓
子石│七八├邛   │之君      └年。   └戲┬器→
年(│在位├柱,姓└為帝明之子            └(小帝)
炎帝│一四├起─慶甲─帝監─縉雲┬蚩尤,傳說兄弟八十一人
)、│0年│女娃(女)      │(一云:炎帝子邛之支庶
次子│妣葊│氏族典載:炎帝後裔衍生└耆田後裔為蚩尤。)
勗其│水氏└姓後裔有姓淳于
(黃│聽詙,又曰奔水氏。
帝直├勗其┬巨駓┬芒昧┬夷栗┬柏堅┬諱節┬赫胡┬封胥┬依盧┬啟昆→下續
系)│妣扶│妣蜀│妣逿│妣女│妣赤│妣鉅│妣摩│妣女│妣九│妣有 黃帝
  └胥氏└山氏└伊氏└儀氏└水氏└閭氏└利氏└娥氏└方氏└蟜氏,以上筆者招琳綜核史料審定而定出的系譜!
───────
  中華民族姓氏炎黃總始祖第一代少典氏:天字輩,即少典國君,諱烈山氏,又號厲山氏,迺祝融氏之分派也,生於歲次丙子(公元前3285年、民國前5196年。)妣有蟜氏安登(又曰任姒)。生二子,長子石年、是為炎帝神農氏,次子勗其,派下是為黃帝軒轅氏。(年齡兄石年,比弟勗其,年長四歲。)
  一、少典氏派下炎帝神農氏系譜
  少典氏第二代、三皇三第一代炎帝神農氏:地字輩,父少典氏,母有蟜氏安登之長子,炎帝神農氏,長於姜水,故曰姓姜,諱石年,又諱軌,號神農氏,漢族,生於歲次太昊乙巳(公元前3256年、民國前5167年),逝世於歲次壬辰(公元前3089年、民國前5000年)享壽168歲。即位歲次甲申至癸卯(公元前32173079年)在位140年,國都徙魯。葬于萬陽山。
(二世公炎帝諱石年,又諱軌,號神農氏,迺厲山氏之長子也,生於太昊乙巳一百一十五年,夢于即位後壬辰一百四十五年,享壽一百六十八歲,葬于萬陽山。資料來源:民國七年劉譜古代世系)
妣萛葊水氏聽詙(又曰奔水氏。)生長七子(一云13子)一女,長子臨魁、次子董權、三子會魁、四子鬥臨、五子姜邛、六子姜柱、七子姜起等七子,女娃。生女曰女娃(嘗游於東海,溺而不返,化為鳥,其狀如鳥,文首白啄赤足,名曰精衛。常嘟西山木石,以填於東海。)
  二、少典氏派下黃帝軒轅氏系譜
  少典氏第二代勗其公:地字輩,諱勗其公,父少典氏,母有蟜氏安登之次子,生於歲次戊申公元前3253年、民國前5164年,逝於歲次戊子公元前3093年、民國前5004年,享壽160歲,妣扶氏,生子巨駓。
(二世公少典君諱勗其公迺厲山氏之次子也,生子女媧,戊申三年,夢于炎帝戊子一百四十年,享壽一百六十歲,妣扶氏,生子巨駓。)
  少典氏第三代諱巨駓公:玄字輩,迺勗其公之子也;妣蜀山氏,生子芒昧。
  少典氏第四代諱芒昧公:黃字輩,迺巨駓公之子也;妣逿伊氏,生子夷栗。
  少典氏第五代諱夷栗公:宇字輩,迺芒昧公之子也;妣女儀氏,生子柏堅。
  少典氏第六代諱柏堅公:宙字輩,迺夷栗公之子也;妣赤水氏,生子節。
  少典氏第七代諱節公:洪字輩,迺柏堅公之子也;妣鉅閭氏,生子赫胡。
  少典氏第八代諱赫胡公:荒字輩,迺節公之子也;妣摩利氏,生子封胥。
  少典氏第九代諱封胥公:日字輩,迺赫胡公之子也;妣女娥氏,生子依盧。
  少典氏第十代諱依盧公:月字輩,迺封胥公之子也;妣九方氏,生子啟昆。以上皆相繼為少典國君派下直系。
  少典氏第十一代諱啟昆公:盈字輩,父迺依盧公,母九方氏之子,有熊國君,由少典國北遷於熊(河南開封新鄭縣。)改國號曰有熊,為人剛健中正,妣女蟜氏女附寶,生二子,長子黃帝軒轅氏、次子子高。
  炎黃世冑的由來
  中華的萬姓同根於姓氏總始祖少典氏,祝融氏支派的少典國君,號厲山氏,生於歲次丁亥(公元前3274年、民國前5185年。出生年是筆者招琳以炎帝神農氏出生年加三十年而來。)誕生在厲山的少典國,稱為少典,妣有蟜氏女安登,三十歲(歲次乙巳公元前3256年、民國前5167年)生長子炎帝、三十三歲(歲次戊申公元前3253年、民國前5164年)生次子勗其。少典氏衍傳中華姓氏萬宗同源,炎帝居姜水而姓姓,後來分衍出齊、許、申、呂等衆多的姓氏。黃帝居軒轅之丘而為軒轅氏,娶四妃生二十五子,元妃西陵氏,生子三人,曰昌意、曰元囂、曰龍苗。次妃方纍氏,生子二人曰休曰清。第三妃彤魚氏,生子二人,曰揮曰夷鼓。第四妃嫫母,生子二人,曰蒼林、曰禺陽。凡妃之子九人,庶妾之子十六人,共二十五人,別姓者十二。祈、酉、滕、箴、任、荀、釐、佶、儇、依及青陽夷彭為二紀也,其十三人皆姓。見氏族典第十一卷;炎黃兩大主流世冑滿人間之濫觴,繼而經歷代「賜姓命氏」的結果後裔衍傳四千多姓至今持續不斷根葉茂之中成長,是炎黃世冑的由來也。
釋明:
  中華民族姓氏炎黃總始祖少典氏,生於歲次丙子(公元前3285年、民國前5196年。)(筆者據炎帝神農氏出生年加三十年而來。)妣有蟜氏,女安登,生二子,長子三皇三炎帝神農氏、次子勗其。三十歲生長子三皇三炎帝神農氏至齊國姜太公為止,其間分支命氏有一一七個姓氏(單姓七十三個,二字複姓四十四個。);齊國姜姓公族後有一三0個姓(單姓六十八,複姓六十二。)共計二四七(一云二五一。)個姓氏;據未署名之神農世在台諸姓淵源考,炎帝在台有七十五姓,以戶數多者在前依序為,許謝賴洪邱呂高柯盧方姜白紀丁駱甘陸章賀崔易穆解向左狄刑丘申齊蒲焦晏尚柴欒路佘竺厲邰封國逢強山浦麻薄台危井右巨后年農士青望羌檀大竹慶牙伯柱麗藥壬帖淳、姜林、范姜。三十三歲生次子勗其,十一傳五帝一軒轅氏黃帝,現有使用姓氏除炎帝二四七個姓氏之外,餘為黃帝所衍生姓氏,世人皆稱炎黃世冑(子孫)之由來,其源有自。
三皇三炎帝神農氏:姓姜,名石年。漢族。黃帝紀年甲申前五二0年、民國前五一二八年、公元前三二一七年,其間依序為炎帝神農氏、臨魁、帝承、帝明、帝宜、帝來、帝裹、節莖、姜克、榆罔等十一代九帝五二0年。
  五帝:黃帝軒轅氏,顓頊高陽氏,帝嚳四高辛氏,唐堯陶唐氏,帝舜有虞氏。
五帝一黃帝軒轅氏:姓姬又姓公孫,名軒轅,字玄律。漢族。黃帝紀年元年甲子、民國前四六0八年,公元前二九九七年至公元前二五九八年,在位百年。國都有熊。
少昊金天氏:姓己,名摯。漢族。國都曲阜。黃帝紀年甲辰一0一年、民國前四五0八年,公元前二五九七年至公元前二五一四年,在位八十四年。
五帝二顓頊高陽氏:姓姬,名顓頊。漢族。黃帝紀年戊辰一八五年、民國前四四二四年,公元前二五一三年至公元前二四三六年,在位七十八年。國都若水,徙商丘。
五帝三帝嚳四高辛氏:姓姬,名嚳。漢族。黃帝紀年丙戌二六三年、民國前四三四六年,公元前二四三五年至公元前二三六六年,在位七十年。國都商丘。
帝摯:姓姬又姓祁,名摯。漢族。黃帝紀年丙申三三三年、民國前四二七六年,公元前二三六五年至公元前二三五八年,在位八年。
五帝四唐堯陶唐氏:姓姬,名放勛。漢族。黃帝紀年甲辰三四一年、民國前四二六八年,公元前公元二三五七年至公元前二二五八年,在位一百年。國都平陽。
五帝五帝舜有虞氏:姓姚又姓媯。名重華,字都君。漢族。黃帝紀年甲申四四一年、民國前四一六八年,公元前二二五七年至公元前二二0六年,在位五十(含避堯喪二年)年。國都蒲坂。
夏朝:帝禹夏后氏,姓姒,名文命,字密。漢族。黃帝紀年丙子四九三年、民國前四一一六年,公元前二二0五年至公元前一七六七年,在位(含避舜喪二年)年。國都安邑。歷十四代十七王,四三九(含寒浞篡夏三十九年)年。
夏禹公元前二二零五年時概括人口數:約一千三百五十五萬人。
商朝:成湯,名履,字天乙,姓子,名。漢族。黃帝紀年乙未九三二年、民國前二六七七年,公元前公元前一七六六年至公元前一一二三年。國都西豪。歷十七代三十王,六四四年。
周朝:西、東周公元前一一二二年至公元前二二二年,歷三十二代三十四王,八六七年。
西周:武王,姓姬,名發。漢族。黃帝紀己卯一五七六年、民國前三0三三年,公元前一一二二年至公元前七七一年。國都陜西長安。西周歷十一待十二王,三五二年。
東周:平王,姓姬,名宜臼。漢族。黃帝紀年辛未一九二八年、民國前二六八一年,公元前七七0年至公元前二二二年。國都河南洛陽。東周歷二十一代二十五王,五一五年。
  春秋時代:黃帝紀年歲次己未一九七六年、東周平王宜臼四十九年、民國前二六三三年、公元前七二二年,至東周敬王匈(凶改王)三十九年、黃帝紀年歲次庚申二二一七年、民國前二三九二年、公元前四八一年,共有二四二年。
  戰國時代:黃帝紀年歲次戊寅二二九五年、東周威烈王午二十三年、民國前二三一四年、公元前四0三年,至帝紀年歲次乙亥二四七六年、民國前二一三三年、公元前二二二年,有一八二年。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統一中國。
  中央無主三十四年:東周黃帝紀年歲次丙午二四四三年、民國前二一六六年、公元前二五五年,至黃帝紀年歲次己卯二四七六年、民國前二一三三年、公元前二二二年,因韓、趙、魏、齊、楚、燕、秦等七國紛爭,中央無主三十四年後,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王始統一中國。
秦朝:始皇帝,姓嬴,名政。漢族。黃帝紀年庚辰二四七七年、民國前二一三二年,公元前二二一年至公元前二0七年,國都陜西。秦朝歷三代三帝,十五年。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概括人口數:約二千萬人。
漢朝:西、東漢公元前二0六年至公元二一九年,歷十九代二十六帝,四二五(含新莽十四年及更始二年)年。
西漢:太祖高皇帝,姓劉,名邦,字季。漢族。黃帝紀年乙未二四九二年、民國前二一一七年,公元前二0六年至公元八年。歷九代十二帝,二一五年。
新莽:姓王,名莽,字巨君。漢族。黃帝紀年己巳二七0六年、民國前一九0三年,公元九年至公元二二年。
更始帝:淮陽王,姓劉,名玄,字聖公。漢族。黃帝紀年癸未二七二0年、民國前一八八九年,公元二三年至公元二四年。
東漢:世祖光武皇帝,姓劉,名秀,字文叔。漢族。黃帝紀年二七二二年、民國前一八八七年,公元二五年至公元二一九年。歷八代十四帝,一九五年。
漢朝年號表
西漢
建元: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5年。
元光:公元前134年-129年。
元朔:公元前128年-123年。
元狩:公元前122年-117年。
元鼎:公元前116年-111年。
元封:公元前110年-105年。
太初:公元前104年-101年。
天漢:公元前100年-97年。
太始:公元前96年-93年。
征和:公元前92年-89年。
後元:公元前88年-87年。
始元:公元前86年-81年。
元鳳:公元前80年-75年。
元平:公元前74年-74年。
本始:公元前73年-70年。
地節:公元前69年-66年。
元康:公元前65年-62年。
神爵:公元前61年-58年。
五鳳:公元前57年-54年。
甘露:公元前53年-50年。
黃龍:公元前49年-49年。
初元:公元前48年-44年。
永光:公元前43年-39年。
建昭:公元前38年-34年。
竟寧:公元前33年-33年。
建始:公元前3229年。
河平:公元前2825年。
陽朔:公元前2421年。
鴻嘉:公元前2017年。
永始:公元前1613年。
元延:公元前129年。
綏和:公元前87年。
建平:公元前63年。
元壽:公元前2-公元前1年。
元始:公元1年-公元5年。
居攝: 6年-8年。
初始:8年-8年。
(新)
始建國:9年-13年。
天鳳:14年-19年。
地皇:20年-23年。
(西漢)
更始:23年-25年。
(東漢)
建武:25年-56年。
中元:56年-57年。
永平:58年-75年。
建初:76年-84年。
元和:84年-87年。
章和:87年-88年。
永元:89年-105年。
元興:105年-105年。
延平:106年-106年。
永初:107年-113年。
元初:114年-119年。
永寧:120年-121年。
建光:121年-122年。
延光:122年-125年。
永建:126年-132年。
陽嘉:132年-135年。
永和:136年-141年。
漢安:142年-144年。
建康:144年-144年。
永嘉:145年-145年。
本初:146年-146年。
建和:147年-149年。
和平:150年-150年。
元嘉:151年-152年。
永興:153年-154年。
永壽:155年-158年。
延熹:158年-167年。
永康:167年-167年。
建寧:168年-172年。
熹平:172年-178年。
光和:178年-184年。
中平:184年-189年。
光熹:189年-189年。
昭寧:189年-189年。
永漢:189年-189年。
中平:189年-189年。
初平:190年-193年。
興平:194年-195年。
建安:196年-220年。
延康:220年-220年。
三國
魏朝:世祖文皇帝,姓曹,名丕,字子桓。漢族。黃帝紀年庚子二九一七年、民國前一六九二年,公元二二0年至公元二六四年。國都河南洛陽。歷三代五帝,四十五年。
  蜀漢:昭烈皇帝,姓劉,名備,字玄德。漢族。公元二二一年至公元二六三年。國都四川。歷二代二帝,四十三年。
  吳:太祖大皇帝,姓孫,名權,字仲謀。漢族。公元二二九年至公元二八0年。國都江寧。歷三代四帝,五十二年
  台灣紀要:三國志,吳志載:黃龍二年公元二三0年(魏明帝太和四年。)孫權(黃帝第八十三代。)遣將軍衛溫、諸葛直降士萬人浮海求夷州,得夷州數千人還,夷州即今之臺灣﹔三國時期沈瑩著臨海水土志,隨書東夷傳,元代汪大淵著島夷略誌,均有關台灣之記載。
三國年號表
三國〔魏〕
黃初:220年-226年。
太和:227年-233年。
青龍:233年-237年。
景初:237年-239年。
正始:240年-249年。
嘉平:249年-254年。
正元:254年-256年。
甘露:256年-259年。
景元:260年-264年。
咸熙:264年-265年。
〔蜀〕
章武:221年-223年。
建興:223年-237年。
延熙:238年-257年。
景耀:258年-263年。
炎興:263年-263年。
〔吳〕
黃武:222年-229年。
黃龍:229年-231年。
嘉禾:232年-238年。
赤烏:238年-251年。
太元:251年-252年。
神鳳:252年-252年。
建興:252年-253年。
五鳳:254年-256年。
太平:256年-258年。
永安:258年-264年。
元興:264年-265年。
甘露:265年-266年。
寶鼎:266年-269年。
建衡:269年-271年。
鳳凰:272年-274年。
天冊:275年-276年。
天璽:276年-276年。
天紀:277年-280年。
晉朝:西、東晉公元二六五年至公元四一九年,歷西、東晉五代十五帝,一五五年。
西晉:世祖武皇帝,姓司馬,名炎,字安世。漢族。黃帝紀年已酉二九六二年、民國前一六四七年,公元二六五年至公元三一六年。國都河南洛陽。歷三代四帝,五十二年。
東晉:中宗元帝,姓司馬,名叡。漢族。黃帝紀年丁丑三0一四年、民國前一五九六年,公元三一七年至公元四一九。國都江蘇南京。歷四代十一帝,一0三年。
晉朝年號表
晉(西晉)
泰始:265年-274年。
咸寧:275年-280年。
太康:280年-289年。
太熙:290年-290年。
永熙:290年-291年。
永平:291年-291年。
元康:291年-299年。
永康:300年-301年。
永寧:301年-302年。
太安:302年-303年。
永安:304年-304年。
建武:304年-304年。
永安:304年-304年。
永興:304年-306年。
光熙:306年-306年。
永嘉:307年-313年。
建興:313年-316年。
(東晉)
建武:317年-317年。
太興:318年-321年。
永昌:322年-323年。
太寧:323年-326年。
咸和:326年-334年。
咸康:335年-342年。
建元:343年-344年。
永和:345年-356年。
升平:357年-361年。
隆和:362年-363年。
興寧:363年-365年。
太和:366年-371年。
咸安:371年-372年。
寧康:373年-375年。
太元:376年-396年。
隆安:397年-401年。
元興:402年-404年。
義熙:405年-418年。
元熙:419年-420年。
  五胡十六國:北魏史家崔鴻著,十六國春秋一書,而名之。自西晉惠帝永興元年,公元三0四年至南北朝初葉,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四三九年的一三六年間,除匈奴族、鮮卑族、羯族、氐族、羌族等五胡外也有漢族;先後佔據北方及西蜀;建有二十多個國家,舉要如左:
  前趙:高祖光文皇帝,姓劉,名淵,字元海。匈奴族。公元三0四年至公元三二九年。國都平陽。劉淵國號漢,劉曜改為趙,史稱前趙。歷三代三主,二六年。
  成漢:太宗武皇帝,姓李,名雄,字仲雋。氐族。公元三0四年至公元三四七年。國都成都。歷三代五主,四十四年。【三皇二太昊伏羲氏後裔。】
  後趙:高祖明皇帝,姓石,名勒,字世龍。羯族。公元三一九年至公元三五0年。國都河北。歷二代七主共三三年。
  前涼:世祖文王,姓張,字駿。漢族。公元三二四年至公元三七六年。國都姑臧。歷三代五主,五十三年。
  前燕:太祖文明皇帝,姓幕容名皝,字元真。鮮卑族。公元三三七年至公元三七0年。國都龍城。歷三代三主,三十四年。
  前秦:高祖景明皇帝,姓符,名健,字建業。氐族。公元三五一年至公元三九四年。國都長安。歷三代六主,四十四年。【三皇三炎帝神農氏後裔。】
  後秦:太祖武昭皇帝,姓姚,名萇。(羌厶)族。公元三八四年至公元四一七年。國都長安。歷三代三主,三十四年。
  後燕:世祖光武皇帝,姓慕容,名垂,字道明。鮮卑族。公元三八四年至公元四0九年。國都中山。父慕容皝。歷三代五主,二十六年。
  西秦:烈祖宣烈王,姓乞伏,名國仁。鮮卑族。公元三八五年至公元四三一年。國都宛川。歷三代四主,四十七年。
  後涼:太祖懿武皇帝,姓呂,名光,字世明。氐族。公元三八六年至公元四0三年。歷二代三主,十八年。國都姑臧。
  南涼:烈宗武王,姓禿髮,名烏狐。鮮卑族。公元三九七年至公元四一四年。國都樂都。歷一代三主,十八年。
  南燕:世宗獻武皇帝,姓慕容,名德,字玄明。鮮卑族。公元三九八年至公元四一0年。國都廣固。父慕容皝。歷二代二主,十三年。
  西涼:太祖武昭王,姓李,名嵩,字玄盛。漢族。公元四00年至公元四二0年。國都敦煌。歷三代三主,二十一年。
  北涼:太祖武宣王,姓沮渠,名蒙遜。匈奴族。公元四0一年至公元四三九年。歷二代二主,三十九年。
  夏:世祖武烈皇帝,姓赫連,名勃勃,字屈孑。匈奴族。公元四0七年至公元四三一年。國都統萬。歷二代三主,二十五年。
  北燕:太祖文成皇帝,姓馮,名跋,字文起。漢族。公元四0九年至公元四三六年。國都龍城。歷一代二主,二十八年。
南北朝:南朝,宋朝、齊朝、梁朝、陳朝。北朝,北魏(含東、西魏)、北齊、北周。
宋朝:高祖武帝,姓劉,名裕,字德輿。漢族。黃帝紀年庚申三一一七年、民國前一四九二年,公元四二0年至公元四七八年。國都健康(南京。)歷四代八帝,五十九年。
齊朝:太祖高皇帝,姓蕭,名道成,字伯紹。漢族。黃帝紀年己未三一七六年、民國前一四三三年,公元四七九年至公元五0一年。國都江蘇。歷三代七帝二十三年。
梁朝:高祖武帝,姓蕭,名衍,字叔達。漢族。黃帝紀年壬午三一九九年、民國前一四一0年,公元五0二年至公元五五七年。國都南京。歷三代四帝,五十五年。
陳朝:高祖武帝,姓陳,名霸先,字興國。漢族。黃帝紀年丁丑三二五四年、民國前一三五五年,公元五五七年至公元五八八年。國都南京。歷三代五帝,三十二年。
  北魏上溯黃帝軒轅氏長子昌意,昌意帝三子悃遷於北土後統黨項為拓拔氏至鬱律生二子長沙莫雄、次什翼健,什翼健生寔君、翰、閼浦、壽雄、紇根、力真、窟咄等七子,寔君生後魏道武帝改元氏,傳十五代(北魏道武皇帝至西魏恭帝廊,歷九代十四帝。)而滅於北齊。
  北魏:太祖道五帝,姓拓拔,名珪。鮮卑族。公元三八六年至公元五三四年。國都金陵。歷九代十一帝,一四八年。
  東魏:姓拓拔。鮮卑族。公元五三四年至公元五五0年。十七年。
  西魏:文皇帝,姓拓拔,名保炬。鮮卑族。公元五三五年至公元五五六年。歷二代三帝,二十二年。
  北齊:顯祖文宣皇帝,姓高,名洋,字子進。漢族。公元五五0年至公元五七七年。國都河南。歷二代五帝,二十七年。
  北周:孝愍皇帝,姓宇文,名覺,字陀羅尼。鮮卑族。公元五五七年至公元五八一年。國都長安。歷三代五帝,二十五年。
南北朝年號表
南北朝〔宋〕
永初:420年-422年。
景平:423年-424年。
元嘉:424年-453年。
孝建:454年-456年。
大明:457年-464年。
永光:465年-465年。
景和:465年-465年。
泰始:465年-471年。
泰豫:472年-472年。
元徽:473年-477年。
昇明:477年-479年。
〔齊〕
建元:479年-482年。
永明:483年-493年。
隆昌:494年-494年。
延興:494年-494年。
建武:494年-498年。
永泰:498年-498年。
永元:499年-501年。
中興:501年-502年。
〔梁〕
天監:502年-519年。
普通:520年-527年。
大通:527年-529年。
中大通:529年-534年。
大同:535年-546年。
中大同:546年-547年。
太清:547年-549年。
大寶:550年-551年。
天正:551年-552年。
承聖:552年-555年。
天成:555年-555年。
紹泰:555年-556年。
太平:556年-557年。
〔陳〕
永定:557年-559年。
天嘉:560年-566年。
天康:566年-566年。
光大:567年-568年。
太建:569年-582年。
至德:583年-587年。
禎明587年-589年。
〔北魏〕
登國:386年-395年。
皇始:396年-397年。
天興:398年-403年。
天賜:404年-408年。
永興:409年-413年。
神瑞:414年-415年。
泰常:416年-423年。
始光:424年-427年。
神(鹿加):428年-431年。
延和:432年-434年。
太延:435年-439年。
太平真君:440年-451年。
正平:451年-452年。
承平:452年-452年。
興安:452年-453年。
興光:454年-454年。
太安:455年-459年。
和平:460年-465年。
天安:466年-467年。
皇興:467年-471年。
延興:471年-476年。
承明:476年-476年。
太和:477年-499年。
景明:500年-503年。
正始:504年-508年。
永平:508年-512年。
延昌:512年-515年。
熙平:516年-518年。
神龜:518年-520年。
正光:520年-525年。
孝昌:525年-527年。
武泰:528年-528年。
建義:528年-528年。
永安:528年-530年。
建明:530年-531年。
普泰:531年-531年。
中興:531年-532年。
太昌:532年-532年。
永興:532年-532年。
永熙:532年-534年。
〔東魏〕
天平:534年-537年。
元象:538年-539年。
興和:539年-542年。
武定:543年-550年。
〔西魏〕
大統:535年-551年。
〔北周〕
武成:559年-560年。
保定:561年-565年。
天和:566年-572年。
建德:572年-578年。
宣政:578年-578年。
大成:579年-579年。
大象:579年-581年。
〔北齊〕
天保:550年-559年。
乾明:560年-560年。
皇建:560年-561年。
太寧:561年-561年。
河清:562年-565年。
天統:565年-569年。
武平:570年-576年。
隆化:576年-577年。
承光:577年-577年。
隋朝:高祖文皇帝,姓楊,名堅。漢族。黃帝紀年己酉三二八六年、民國前一三二三年,公元五八九年至公元六一七年。國都長安。歷四代三帝,二十九年。
隋朝年號表
開皇:581—600年。
仁壽:601—604年。
大業:605—617年。
義寧:617—618年。
唐朝: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姓李,名淵,字叔德。漢族。黃帝紀年戊寅三三一五年、民國前一二九四年,公元六一八年至公元九0六年。國都長安。歷十二代二十帝,二八九年(含武則天二十一年。)
唐朝年號表
武德:618—626年。
貞觀:627—649年。
永徽:650—656年。
顯慶:656—661年。
龍朔:661—663年。
麟德:664—666年。
乾封:666—668年。
總章:668—670年。
咸亨:670—674年。
上元:674—676年。
儀鳳:676—679年。
調露:679—680年。
永隆:680—681年。
開耀:681—682年。
永淳:682—683年。
弘道:683—684年。
嗣聖:684—704年。
(中宗嗣聖、睿宗文明,均未滿一年,九月武后臨朝稱制,改元光宅。)
文明:684—684年。
光宅:684—684年。
垂拱:685—688年。
永昌:689—690年。
載初:690—690年。
天授:690—692年。
如意:692—692年。
長壽:692—694年。
延載:694—694年。
證聖:695—695年。
天冊萬歲:695—695年。
萬歲登封:696—696年。
萬歲通天:696—697年。
神功:697—697年。
聖曆:698—700年。
久視:700—700年。
大足:701—701年。
長安:701—705年。
神龍:705—707年。
景龍:707—710年。
唐隆:710—710年。
景雲:710—711年。
太極:712—712年。
延和:712—712年。
先天:712—713年。
開元:713—741年。
天寶:742—756年。
至德:756—758年。
乾元:758—760年。
上元:760—762年。
寶應:762—763年。
廣德:763—764年。
永泰:765—766年。
大曆:766—779年。
建中:780—783年。
興元:784—784年。
貞元:785—805年。
永貞:805—805年。
元和:806—820年。
長慶:821—824年。
寶曆:825—827年。
太和:827—835年。
開成:836—840年。
會昌:841—846年。
大中:847—860年。
咸通:860—874年。
乾符:874—879年。
中和:881—885年。
光啟:885—888年。
文德:888—888年。
龍紀:889—889年。
大順:890—891年。
景福:892—893年。
乾寧:894—898年。
光化:898—901年。
天復:901—904年。
天佑:904—907年。
  五代十國: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唐亡,中國四分五裂,紛擾有五十四年,史稱五代十國。)十國: 吳、南唐、吳越、楚、南漢、閩、前蜀、後蜀、荊南(南平)、北漢。
五代
後梁朝: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姓朱,名晃、溫、全忠。漢族。黃帝紀年丁卯三六0四年、民國前一00五年,公元九0七年至公元九二二年。國都開封。歷二代二主,十六年。
後唐朝:莊宗光聖神閔孝皇帝,姓李,名存勗。沙陀族。黃帝紀年癸未三六二0年、民國前九八九年,公元九二三年至公元九三五年。國都洛陽。歷三代四主,十三年。
後晉朝:高祖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姓石,名敬塘。沙陀族。黃帝紀年丙申三六三三年、民國前九七六年,公元九三六年至公元九四六年。國都開封。歷二代二主十一年。
後漢朝:高祖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姓劉,名嵩、知遠。沙陀族。黃帝紀年丁未三六四四年、民國前九六五年,公元九四七年至公元九五0年。國都開封。歷二代二主,四年。
後周朝:太祖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姓郭,名威,字文仲。漢族。黃帝紀年辛亥三六四八年、民國前九六一年,公元九五一年至公元九五九年。國都開封。歷三代三主,九年。
五代年號表
後梁
開平:907—911年。
乾化:911—915年。
貞明:915—921年。
龍德:921—923年。
後唐
同光:923—926年。
天成:926—930年。
長興:930—933年。
應順:934—934年。
清泰:934—936年。
後晉
天福:936—944年。
開運:944—946年。
後漢
天福:947—947年。
乾佑:948—950年。
後周
廣順:951—954年。
顯德:954—959年。
十國
  十國:吳:太祖武皇帝,姓楊,名行密,字化源。漢族。公元九0二年至公元九三七年。國都江蘇。興起唐末梁初,國都揚州(廣陵),歷四代四主,三十六年。,亡於南唐。
  南唐:烈祖光文肅武孝高皇帝,姓李,名(曰弁),字正輪。漢族。公元九三七年至公元九七五年。國都南京。興起後晉,國都金陵,歷三代三主,三十九年。亡於宋。
  吳越:太祖武肅王,姓錢,名鏐,字具美。漢族。公元九0二年至六七八年,興起唐末梁初,國都杭州,五代五主,歷七十七年。亡於宋。
  楚:武穆王,姓馬,名殷,字霸圖。漢族。公元九0七年至公元九五一年。國都長沙。興起後唐,國都潭州,歷六代六主四十五年,亡於南唐。
  南漢:烈宗襄皇帝,姓劉。名隱。漢族。公元九0七年至公元九七一年。國都廣州。興起唐末梁初,國都廣州,歷五代武主,六十三。亡於宋。
  閩:太祖昭武孝皇帝,姓王名審知,字信通。漢族。公元九0九年至公元九四五年。國都福州。興起唐末梁初,國都杭州,歷七代六主,三十七年。亡於南唐。
  前蜀:高祖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姓王,名建,字光圖。漢族。公元九0七年至公元九二五年。國都四川。興起唐末梁初,國都益州(成都),傳二代二十三年,亡於後唐。
  後蜀:高祖文武聖德英烈明孝皇帝。姓孟名,知祥,字保胤,漢族。公元九三四年至公元九六五年。國都四川。興起後唐,國都益州(成都),歷二代二主,三十二年。亡於南唐。
  荊南(後唐時改稱南平):武信王,姓高,名季興,字貽孫。漢族。公元九二四年至公元九六0年。國都荊州。興起唐末梁初,國都荊州(江陵),歷五代武主,五十一年。亡於宋。
  北漢:世祖武皇帝,姓劉,名崇。沙陀族。公元九五一年至公元九七九年。國都山西。興起後周,國都并州(太原),歷四代四主,二十九年。亡於宋。
  渤海國:自公元六九八年至公元九二七年,大氏,傳十五代二三0年。
宋朝:公元九六0年至公元一二七九年。北、南宋歷十三代十八帝,三二0年。
北宋: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姓趙,名匡胤。漢族。黃帝紀年戊申三六五七年、民國前九五二年,公元九六0年至公元一一二六年。歷七代九帝,一六八年。
南宋:高宗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姓趙,名構,字德基。漢族。黃帝紀年丁未三八二四年、民國前七八五年,公元一一二七年至公元一二七九年。歷七代九帝,一五三年。
宋朝年號表
北宋
建隆:960—963年。
乾德:963—968年。
開寶:968—976年。
太平興國:976—984年。
雍熙:984—987年。
端拱:988—989年。
淳化:990—994年。
至道:995—997年。
咸平:998—1003年。
景德:1004—1007年。
大中祥符:1008—1016年。
元禧:1017—1021年。
乾興:1022—1022年。
天聖:1023—1032年。
明道:1032—1033年。
景佑:1034—1038年。
寶元:1038—1040年。
康定:1040—1041年。
慶曆:1041—1048年。
皇佑:1049—1054年。
至和:1054—1056年。
嘉佑:1056—1063年。
治平:1064—1067年。
熙寧:1068—1077年。
元豐:1078—1085年。
元佑:1086—1094年。
紹聖:1094—1098年。
元符:1098—1100年。
建中靖國:1101—1101年。
崇寧:1102—1106年。
大觀:1107—1110年。
政和:1111—1118年。
重和:1118—1119年。
宣和:1119—1125年。
靖康:1126—1127年。
南宋
建炎:1127—1130年。
紹興:1131—1162年。
隆興:1163—1164年。
乾道:1165—1173年。
淳熙:1174—1189年。
紹熙:1190—1194年。
慶元:1195—1200年。
嘉泰:1201—1204年。
開禧:1205—1207年。
嘉定:1208—1224年。
寶慶:1225—1227年。
紹定:1228—1233年。
端平:1234—1236年。
嘉熙:1237—1240年。
淳佑:1241—1252年。
寶佑:1253—1258年。
開慶:1259—1259年。
景定:1260—1264年。
咸淳:1265—1274年。
德佑:1275—1276年。
景炎:1276—1277年。
祥興:1278—1279年。
  遼:太祖大聖大明神烈天皇帝,姓耶律,名億,字阿保機。契丹族。國都臨潢。公元九0七年至公元一一二五年。遼建國於公元九0七年,滅渤海國,國號契丹,公元九一六年始建年號,公元九三七年改國號為遼,公元九八三年復稱契丹,公元一0六六年仍稱遼,成為塞外大國。歷九帝,二一0年。
遼年號表
神冊:916—921年。
天贊:922—926年。
天顯:926—938年。
會同:938—947年。
大同:947—947年。
天祿:947—951年。
應曆:951—969年。
保寧:969—979年。
乾亨:979—982年。
統和:983—1012年。
開泰:1012—1021年。
太平:1021—1030年。
景福:1031—1031年。
重熙:1032—1055年。
清寧:1055—1064年。
咸雍:1065—1074年。
太康:1075—1084年。
太安:1085—1094年。
壽昌:1095—1100年。
乾統:1101—1110年。
天慶:1111—1120年。
保大:1121—1125年。
  金:太祖應乾興運昭德定功睿神莊孝仁明大聖武元皇帝,姓完顏,旻、阿古打女真族。公元一一一五年至公元一二三四年。國都河北。歷九帝一二0年。
金年號表
收國:1115—1116年。
天輔:1117—1122年。
天會:1123—1137年。
天眷:1138—1140年。
皇統:1141—1149年。
天德:1149—1153年。
貞元:1153—1155年。
正隆:1156—1161年。
大定:1161—1189年。
明昌:1190—1196年。
承安:1196—1200年。
泰和:1201—1208年。
大安:1209—1211年。
崇慶:1212—1212年。
至寧:1213—1213年。
貞佑:1213—1217年。
興定:1217—1222年。
元光:1222—1223年。
正大:1224—1231年。
開興:1232—1232年。
天興:1232—1234年。
元朝: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姓奇渥溫,名忽必烈。蒙古族。黃帝紀年庚辰三九七七年、民國前六三二年,公元一二八0年至公元一三六七年。鐵木真於公元一二0六年建國,公元一二七一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公元一二七九年滅南宋。國都北平。歷五代十一帝,八十八年。
元朝年號表
中統:1260—1263年。
至元:1264—1294年。
元貞:1295—1297年。
大德:1297—1307年。
至大:1308—1311年。
皇慶:1312—1313年。
延佑:1314—1320年。
至治:1321—1323年。
泰定:1324—1328年。
致和:1328—1328年。
天曆:1328—1330年。
至順:1330—1333年。
元統:1333—1334年。
至元:1335—1340年。
至正:1341—1367年。
  西夏:景宗武烈皇帝,姓李(原姓拓拔。)名元昊。鮮卑族。公元一0三二年至公元一二二七年。國都寧夏。歷十帝一九0年。
西夏年號表
顯道:1032—1033年。
開運:1034—1034年。
廣運:1034—1035年。
大慶:1036—1037年。
天授禮法延祚:1038—1048年。
延嗣寧國:1049—1049年。
天佑垂聖:1050—1052年。
福聖承道:1053—1056年。
奲都:1057—1062年。
拱化:1063—1068年。
乾道:1069—1070年。
天賜禮盛國慶:1071—1075年。
大安:1076—1085年。
天安禮定:1086—1086年。
天儀治平:1087—1089年。
天佑民安:1090—1098年。
永安:1099—1101年。
貞觀:1102—1114年。
雍寧:1115—1119年。
元德:1120—1126年。
正德:1127—1134年。
大德:1135—1138年。
大慶:1139—1143年。
人慶:1144—1148年。
天盛:1149—1170年。
乾佑:1171—1193年。
天慶:1194—1205年。
應天:1206—1209年。
皇建:1210—1210年。
光定:1211—1222年。
乾定:1223—1225年。
寶慶:1226—1227年。
明朝: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姓朱,名元璋,字國瑞。漢族。黃帝紀年戊申四0六五年、民國前五四四年,公元一三六八年至公元一六四三年。國都北平。元公元一六四四年桂王被殺。歷十三代十六帝,二七八年。
明朝年號表
洪武:1368—1398年。
建文:1399—1402年。
永樂:1403—1424年。
洪熙:1425—1425年。
宣德:1426—1435年。
正統:1436—1449年。
景泰:1450—1457年。
天順:1457—1464年。
成化:1465—1487年。
弘治:1488—1505年。
正德:1506—1521年。
嘉靖:1522—1566年。
隆慶:1567—1572年。
萬曆:1573—1620年。
泰昌:1620—1620年。
天啟:1621—1627年。
崇禎:1628—1644年。
清朝: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姓愛新覺羅,名福臨。滿族。黃帝紀年甲申四三四一年、民國前二六八年,公元一六四四年至公元一九一一年。初稱後金,公元一六三六年始改國號為清,公元一六四四年入關。國都北平。歷九代十帝,二六八年。
清朝年號表
天命:1616—1626年。
天聰:1627—1635年。
崇德:1636—1643年。
順治:1644—1661年。
康熙:1662—1722年。
雍正:1723—1735年。
乾隆:1736—1795年。
嘉慶:1796—1820年。
道光:1821—1850年。
咸豐:1851—1861年。
同治:1862—1874年。
光緒:1875—1908年。
宣統:1909—1911年。
中華民國:黃帝紀年壬子四六0九年、民國元年,公元一九一二年至公元...
中華民國孫中山建立民主共和國,結束君主專制政體,蔣中正1949 年遷都台灣。中華民國1912~中華人民共和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